【关注金华】婺江那些值得频频回望的吉光片羽
摄影和诗歌、音乐一样,是存放秘密的地方。
一幅照片背后,是摄影者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世界和内心的修为。
每一次构图,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摄影者对周遭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时代飞速前行,摄影器材推陈出新,然而,好的摄影者总会在技术之外做更深、更远的跋涉,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深刻、丰富,充满叙事能力。
目光掠过金华知名摄影人厉新华那满满10纸箱的胶片,在他电脑中难以计数的图片文件夹里挑挑拣拣,那些穿越时光、穿透生命的城市历史和青春记忆,就这样扑面而来……
在无涯的时光里,这里有一些关于婺江的吉光片羽,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生长脉络。
因“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已有2239年历史。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婺江日夜奔流不息,哺育了一代代八婺儿女,涵养着这方土地的人文气息。
小桥流水,舟辑帆影,河流是城市的灵气所在。穿城而过的婺江,给金华留下太多故事。
这里,写满经典与回忆,承载着金华这座千年古城的沉厚底气。
这里,充满机遇和希望,洋溢着金华这座未来之城的蓬勃朝气。
夜晚的通济桥流光溢彩,车流穿梭。
时光飞逝,留下的印记在源源不断的车流里延续。
这里,数百年前就有了浮桥,683年前就有了十一孔石墩木梁桥;这里,在桥出现之前,就是人群熙攘的码头,岸上商贾云集,行人如织,江上桨声欸乃,悠然往复……
乘船溯江,抑或顺流而下,不紧不慢地穿过一个个桥洞,水面涟漪微漾,对面来船上的女人正摇着撸,身姿柔美矫健……
穿城而过的河道,质朴优美的石桥,水边的屋檐鳞次栉比,门口的石阶级级下到河面,入水的台阶上放着一盆衣物,浣纱女正用力敲下洗衣槌……
沿着江堤边的石阶上行,走进寻常巷陌,或许能找到一个古旧宅院,走进去,会惊讶于市井的门洞背后居然庭院深深,发现主人藏愚守拙般的谨慎和精精明……
这些场景,可以是任何一个江南小镇,也可以是数百、数十年前的金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夏日黄昏。清浅舒缓的婺江水中,有船只通行,有水中垂钓,有戏水打闹……
还有,那个在婺江边生长,曾去远方漂泊,又重回故土,用相机艺术地记录着母亲河与金华城凤凰涅槃的厉新华。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的基本地貌。
婺江曲贯东西,是钱塘江的蕞大支流,与东阳江、兰江首尾相接,顺流下富春江汇入钱塘。溯兰江而上,可至龙游、衢州、江山、常山、开化等地,自古为水上交通要道,古时曾有“陆路关隘,水上通衢”之说。
上世纪80年代,婺江上交错往来的船只很多,市区小码头、九号码头还热闹喧腾着,有粮食、蔬菜、茶叶等生活物资通过河道运输。黄金水道的活泼喧闹,带给金华人富足安宁的生活。然而,停靠在婺江西路的货运、客运车辆却悄悄传递着蕞新的时代讯息———越来越便捷快速的陆路运输正在开启新的时代,水路运输将逐渐式微,此后的母亲河更多的是观赏价值,金华城市形象、城市品格、城市内涵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说起金华城这30多年的日新月异,厉新华两眼放光,却吝于言辞,只是用鼠标点开一张张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照片。好照片会说话,文字和语言都苍白多余。
还记得婺江上那些用木头和竹子搭建的浮桥吗?那是挑沙人专用的。
上世纪中期,挖沙、卖沙、挑沙是不少人的营生,也是一些寒门学子挣学费、补贴家用的途径。
1983年10月某日,初秋湍急的婺江水中,一只蚱蜢舟小心地从通济桥西边的浮桥下钻过;一个少年,挑着装满沙的担子,奋力从浮桥上走过。装满沙的担子碾压着少年稚嫩的肩头,用竹木以传统方式搭建的浮桥颤颤悠悠,勾起多少人的青春记忆。
在江边采风的厉新华拍下了浮桥、少年和蚱蜢舟,透过影像,他看见当年的自己。年少时,他也曾在周末来此挑沙,挑一担沙能赚一分钱,年少勤力的他一天曾赚到过1元多钱。
从婺江边的挑沙少年,到大兴安岭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到金华市群众艺术馆(现文化馆)的艺术指导、摄影师、副馆长、书记、金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从少年到白头,从黑白胶卷、彩色胶卷到数码相机,厉新华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摄影和音乐是相通的。摄影的影调、色调和五线谱相似,都是有起伏、变化和内涵的。”他一直试图将艺术的手法用于纪实摄影。这些年,他致力在做的,就是连续、不间断地记录婺江和金华城的变迁,不让这座城市的历史出现断裂。
金华,是一座正在努力生长的城市。
这座被小邹鲁文化浸润滋养的江南水乡古城凭借前瞻的视野、大气的设计、大手笔的投入与建设,与时俱进地迈入了科技、时尚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前沿地带。
无论是阳光明媚的白昼,还是灯光魅惑的夜晚,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三江六岸系列亮化工程给金华人和外来客展示了一座灵动明丽、流光溢彩的金华城。灯光魅影中,夜金华风姿绰约,愈夜愈魅。
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干货丨关于仪表保护接地的疑难解答
【专列带你游湖北印象恩施】清江大峡谷、恩施之巅、土司城专列4日游!
救了冯小刚一命的起死回生头部药,为什么每个家庭都要备上一丸?
一曲《秋天的玫瑰》,让人泪流满面,不信你听!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