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粮化”整治给金华粮食生产带来哪些转变?
这些天,全市各地陆续拉开春耕生产的序幕,田间地头机声隆隆抢抓农时,翻土晾晒备耕,一派繁忙景象。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按照“六个严禁”“四个禁止”的原则,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确保做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更优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根基。
据了解,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1.63万亩,比上年增长3.8%,增加4.41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增量的22.2%;粮食总产量45.82万吨,同比增长1.4%。
“非粮化”整治给金华粮食生产带来哪些转变?我市如何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近日,记者来到田间地头探寻答案。
稳粮保供的核心区是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其种粮属性是实现全年农业增产丰收、保障百姓“米袋子”的重要基础。
开展“非粮化”整治以来,全市各地逐个逐块摸清粮食生产功能区真实现状,并开展整治,以此为基础,谋划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向“非粮化”地块覆盖,加大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增加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全面建设农田设施完善、耕地质量良好、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粮食稳产高产的集中连片粮食生产区域。
从市区沿着金义东公路往金东区澧浦镇前行,沿路可以看到大片农田,那是澧浦东湖畈水稻基地。“非粮化”整治后,东湖畈补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落地,成功连片流转土地4000余亩,并通过推广土壤深耕深翻,推行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措施,将标准农田质量等级上升至一等二级田。
“前期准备了水稻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生产物资,3月中旬开始翻耕,今年计划播种2200亩早稻和2300亩晚稻。”东湖畈水稻基地承包人、金华市凡人金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季静波说,现在种粮,政策非常优惠,他的项目可以优先享受农业扶持政策和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政策,加上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有机肥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有信心,只需专心提升种植水平提高产量,种植效益必然不会低。
为加速推进“非粮化”整治,我市建立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激励与约束双向机制。对粮食种植户采取奖补政策,在原耕地地力保护、粮食作物种植等方面明确补贴标准,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市本级制定专项政策,每年安排500万元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专项奖励资金;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规模种粮补贴从每亩200元提至215元,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旱粮生产基地补助1万元,对以粮食种植为核心的水旱轮作、稻渔共作等稳粮增效模式达到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个给予1万元补助,市区开展“十佳”种粮大户评选活动,每户给予5万元奖励。
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配套奖补政策。比如,金东区按1.0万元/亩包干统筹使用,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奖励。永康不光提高规模种粮的政策补贴,还联合金融机构创新开设粮食生产贴息贷款,在省级3%的贴息优惠上再增加一个百分点,规模种粮可享受4%的贷款贴息政策。
与此同时,对粮食功能区内不愿意、不配合、不协助开展“退苗还粮”行动的种植户,执行不再核发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不再享受相关政策性补贴、不再参加政府组织的相关评比活动的“三不”约束性政策,守住粮食功能区姓“粮”底线。
近日,金东区塘雅镇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一幅忙碌紧张、有序平稳的春耕生产图徐徐展开。
这是目前全省连片粮食种植面积蕞大的区域,共涉及14个行政村的15246亩土地。2018年完成统一流转后,这里启动土地连片综合整治,对低丘缓坡资源和落后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提升,完善道路、水渠、灌溉,破除原先低小散的农业设施及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形成适合大规模整体农业产业规划与生态友好循环型综合利用开发的良田。
“之前这里是一片山坡,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连成一片,方便耕机统一翻耕土地以及后续无人机作业。”在金华市梦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成方看来,塘雅镇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蕞大的好处,就是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更高了。“以施肥环节为例,以前人工施肥成本高、效率低,还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现在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肥,精准作业还能有效避免重喷漏喷以及无效喷洒,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去年起,李成方承包这里的千余亩土地,种上早稻、油菜和小麦等作物。
土地宜机化改造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以耕地“非粮化”整治为契机,可以稳步推进农田土地碎片化治理,打破固有土地界限,推动现代农业向科技化、宜机化方向发展,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前些天,义乌市廿三里飞扬农机合作社的设备间里,农机手对水稻直播机、插秧机等农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为春耕做好准备。
“得益于耕地‘非粮化’整治,今年我们的种植面积预计1万亩,所以紧急加购两台施肥的无人机。”合作社负责人虞东红说,这些地块以前种着苗木,零零星星的,整治并连片流转后,生产过程全程实现机械化甚至智能化操作,相较传统人工,能更好地省工省本,每亩田平均节省半个工时、每年人工成本可以省下10万余元。在效率方面,更是大大加快作业进度,节省了每项工作的作业时间,且不会出现疲惫期,种植更加规模化、系统化,产量更是显著增加。
虞东红认为,耕地“非粮化”整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极大促进作用。后续应该多配套由政府牵头主导、企业参与、农户学习的各类培训会、展销会,对更多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进行推广。同时,持续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服务能力,以代耕托管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农机耕作范围,推进农业现代化耕作水平,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提质增效。
经过“非粮化”整治以及后续的高标准农田改造等系列举措,一块块“沉睡”的土地重新“活”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挑上“金扁担”,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从土地上看到新的希望。
“在增加种粮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更要努力增加农民种养收入,稳定提高种粮效益,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2020年6月,虞东红依托飞扬农机合作社稻田自然基底,启动建设“华溪谷”美丽田园项目。围绕基地用地集中布置田园创意体验项目,为科普教育配置田园试验基地,利用核心区农田打造高效农业的示范园,集中展示现代农资农机应用、生物防控展示、农业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农技等,从而促进美丽田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共同富裕。研学被带进田间,高峰时期,每天游客量达三四千人。
永康市芝英镇芝英一村位于永康市中部,全村建有粮食生产功能区630亩。前几年,因种植经济效益低下,粮食生产功能区中有278亩外包种植苗木和闲置抛荒。去年起,永康全力推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芝英一村将出租的耕地收回集体所有,对278亩苗木和闲置抛荒地块进行全面清理,同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重修路网、水网,承包给章天寿经营。
在永康市农业农村部门推广下,章天寿引进高产优质的单季稻品种甬优15,去年种植小麦、单季稻等品种共800多亩,相比种普通的单季稻,如今每亩产量和效益能提高不少,通过“非粮化”整治实现稳粮增收的目标。
章天寿的例子只是永康“非粮化”整治的一个缩影。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长效管护主体责任方面,永康在当地建立起一套市、镇、村、农户四级“田长制”。其中,市分管领导为总田长,市农业农村局为“田长制”单位,对功能区进行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落实长效跟踪管理机制。对镇级田长争优考核的一个重要导向,是鼓励通过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等手段,稳定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除了领导干部对“田”负责,在市场销售端入手,永康连续3年出台《五优联动工作方案》,鼓励大家种植试点品种,其收购价格比普通订单每50公斤提高2到5元。在产业链另一端,去年新建设两个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全年实施水稻连片示范方7个、引进新品种展示30个,筛选优良绿色品种嘉丰优2号、甬优7860等多个适应性好的新品种,强化种子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