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发区以城市更新释放城市未来生命力
城市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存在,更新则让一座城市拥有更“新”的未来。去年以来,金华开发区围绕城市更新“4321”行动,聚焦环境品质提升、功能设施完善、产业布局优化等,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三区一村”改造,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不断使城市功能更为完善、环境更为宜居、经济发展更富活力。
1月中旬,西关街道西关区块城中村改造项目迎来新的进展。经不懈努力,在土地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开发区逆流而上,实现社会资本招引落地,引入央企合作开发,中铁建设携手铁建基金成功中标西关未来社区区块综合开发项目,体现了市场对西关片区发展的信心。项目实施规模约480亩,预计静态总投资约30亿元,是我省第三批未来社区项目。项目将通过科学布局邻里、教育、健康三大特色场景,推动社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转型,增强都市区中心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化未来社区先行样板。
2022年下半年,开发区以片区综合开发为抓手,在西关片区改造攻坚战中扛旗出征、勇当先锋,为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率先破题,奋力提升主城区的城市能级。同时,出台我市首个城市更新领域的专项规划,率先探索城市更新政策供给,制定城市更新系列制度,全面推动城市更新工作。
作为开发区体量蕞大的连片城中村改造项目,西关区块城中村改造涉及841户居民、500余幢房屋。开发区探索实行“联合攻坚、包干到组”的征收攻坚行动,所辖八个乡镇(街道)征收经验丰富的一把手领衔带队编入西关区块城中村改造征收指挥部,机关单位和国资公司也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征收,西关区块征收工作由“单兵作战”变为“大兵团联合作战”。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征收签约工作取得关键性突破,累计签约796户,签约率94.65%。
先一步启动、与西关未来社区同属中央创新城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的山嘴头未来社区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每天都在热火朝天赶进度。目前,山嘴头未来社区项目所涵盖的安置房、人才房、商务办公楼、配套商业及邻里中心等业态均已全面开工。其中,12幢安置房主体已封顶,外架已拆除,安置房8种户型交付样板已施工完成,预计将于今年初对外开放;人才房楼栋主体、配套商业基本已封顶,邻里中心主体结构已完成,商务办公楼处于主体结构施工中。山嘴头未来社区将突出创业、交通、健康三大特色,通过六大行动打造“碳中和”特色场景,构建以“婺江河畔新居所,生态智城新风尚”为愿景的生态智慧社区。
城市更新工作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第四大都市区能级的重要抓手。2022年,金华开发区有序推进双溪西路片区、中央创新城(南区)、秋滨片区和玉泉溪未来社区集群等1平方公里以上片区改造项目4个,完成年度综合拆除量32.9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68.12亿元。其中,双溪西路片区完成4个城中村意愿征求、片区范围内市属单位及国资公司入户评估,形成征收安置初步方案等。
临近春节,汤溪镇上堰头村依然机声隆隆,工人们忙着赶华泓上堰头项目猪场进场道路的施工进度。华泓上堰头项目由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629亩,总投资8.8亿元,为2022年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开启标准、绿色、智能的现代生态楼房养猪新模式,可实现存栏基础母猪1.2万头,年出栏30万头生猪。
自2021年华泓上堰头项目计划开工建设以来,汤溪镇就以“既要搬迁加速度,又要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抓紧着手相关政策处理工作。“目前我们已经顺利完成莘畈溪污水干管240亩苗木评估、补偿款发放以及权证清晰的土地流转租金发放等工作。”汤溪镇副镇长赵松鹤说,目前项目区块内在建三栋猪舍,预计今年10月投用,进场道路、污水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厂等相关配套设施正在跟进建设,春节后金华两头乌生产区的5栋平层、两栋6层楼猪舍也将同时开工。
去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开发区通过开展低效工业用地专项整治,腾挪发展空间,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金华开发区累计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137亩,完成率178%,列全市第二;盘活存量用地1622亩,完成率135%,列全市头部。
1月8日,开发区秋滨区块大黄山街区城市更新集中攻坚项目迎来收官,大黄山街区地块内22家企业,除一家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企业外,其他全部完成收回协议签订。
启动征收不足两月实现100%签约,其中半数以上企业选择继续留在开发区创业创新,还有两家优质腾挪企业计划直接拿地。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金华开发区升级片区更新“金开战法”的全新探索,也为开发区低效工业用地集中连片整治提供了示范样板。大黄山街区更新工作采用“1个管委会领导+1个工作专班”的“小分队”模式,搭配政策组合“大保障”,联动推进企业收回签约工作。同时,为确保更新区块的优质企业不流失,搬迁生产两不误,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施策。未来,大黄山街区将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示范街区,为开发区创建“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做好支撑。
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不论在征收签约还是安置环节,金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既要让百姓“拆得动、迁得回”,又要让大家“住得好、搞得活”。不论是“政策担当”“老娘舅担当”和“底线担当”齐出道的“神奇二组”,还是把群众工作做到征收一线以“四心”服务跑出征收加速度的征收三组,还是“刚柔并济”促征收、“一张清单”助腾空的联合执法组……西关区块城中村改造征收签约中处处彰显原则之“硬度”、服务之“温度”。
“西关未来社区,根据规划其安置房就在婺江边上;山嘴头未来社区的安置房,就在未来社区规划区内;马鞍山社区的安置房金湖雅苑小区,安排在了离湖海塘更近的区域……”金华开发区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开发区秉持充分为民谋利、蕞大让利百姓的原则,在安置房选址时尽量不远离原址,同步完善产业规划,尽可能将好的地块用作建设安置小区。
与此同时,开发区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2022年,开发区共有10个安置房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政府投资10.17亿元。峙垅小筑、张坞垅庭院、香桂院二期、南新花园4个项目已完成竣工备案;吕湖佳苑、临湖阁2个项目处于竣工收尾阶段;智合院、秋涛院2个项目处于主体施工阶段;东里雅居、文悦佳苑2个公开出让模式供地的项目已开工;安置房分配已完成4257套(货币化回购安置1750套)。
在企业收回过程中,“把企业安置好,收储工作才算完成”则是蕞切实的诚意。结合企业收回工作,帮助企业提升升级、拓展发展空间、找准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大黄山街区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过程中,工作专班帮助有的搬迁企业不仅找到新的厂房,还争取到租赁、税收等优惠政策;有的搬迁企业直接拿地,对后续扩大发展更有信心。
对于亩均效益不达标、靠收房租的“二房东”企业进行出清;对于缺乏发展活力的传统企业,倒逼其进行再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于优质成长型企业,加大服务力度,安排安置土地,做好全面保障。正是这样的“一企一策”,区块内已完成签约的企业中,半数以上都选择继续留在开发区,有两家优质企业已在办理拿地相关手续。
以城市更新之笔,擘画群众幸福未来。在金华开发区,具有品质人居、优质创业、文化包容、富有活力的未来都市生活蓄势待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