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奋力开启古镇复兴新征程
蕞近几天,义乌市赤岸镇清溪村的村民们都在期盼着村内农副产品展示中心的招投标结果。这幢由村集体投资500万元、政府财政补助132万元的农副产品展示中心一期投用后,将会为清溪村每年新增80万元左右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加上此前覆盆子采摘园、厂房出租、土地承包等约58万元收入,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稳超百万元。
过去5年,赤岸镇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开启古镇复兴新征程。“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义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字为先、‘干’字当头竞逐三大新赛道、塑造八大新场景任务目标,以推动赶超发展为工作总基调,紧扣干实‘强村富民、产镇融合、共同富裕’三大任务,细化、具体化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农村样板。”赤岸镇党委书记刘洪强表示。
塘边村在荒地建成“山水摇”户外营地,成为家庭亲子游、企业团建游的好去处;赤四村等8个村庄入股建设西海夜市,为众筹村庄增加丰厚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年来,赤岸镇累计投入联建项目1.54亿元,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全覆盖,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除了通过产业消薄模式助推乡村振兴,赤岸镇还积极深化文旅融合,深挖传统文化。近年来,该镇积极开展雅治街等传统村落微改造试点,助推完成雪峰文学馆主体建设,并成功争取省级休闲体育乡镇试点。此外,成功招引中国美院写生教育基地、南旺溪村婚庆基地、慈溪“自在谷”项目,协议投资2000余万元,展现出招大引强的乡村振兴“共富经”。
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激活“三农”生命力,赤岸镇增强内生动力,加大农业产业建设开发,推进特色农业示范镇建设,培育多家省级示范农业龙头企业,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突破2.7万亩,位居义乌头部;率先构建“快递到镇、邮政到村、党员到户”农村快递新模式,创立“蒲墟南货”区域农产品品牌,让乡村“共富路”通到千家万户。
“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统筹‘破与立’,绘好跨越式发展蓝图。”刘洪强说。接下来,该镇将做强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品牌创意;深化文旅融合,创建省级运动休闲乡镇;依托山水资源,做好农旅融合,打造“未来乡村”的赤岸样板。
“去年,赤岸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的态势在加大,‘新’的动能在积聚,‘高’的质量在显现。”在驱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方面,刘洪强信心十足。
2021年,赤岸镇实现工业总产值83.4亿元,同比增长16.05%,在库项目40个,新增15个,完成有效投资6.3亿元;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个,规上产值70.66亿元,同比增长16%;30家企业全部完成新智能平台诊断,11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华川深能被评为全省绿色低碳工厂,展现出切实淘汰低效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赤岸担当”。
5年来,赤岸镇以产业项目为头部抓手,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34.3亿元,其中规上产值264.6亿元,分别增长39.53%、31.48%。华川深能、锋锐发动机、义利总成、英伦整车等一批优质项目陆续投产,让赤岸发展快车有了“龙头”;引进外来资金700多亿元,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吉利集团、碧桂园,以及深能源、东方日升、栖隐大安等一批重点项目,为赤岸发展提供动能。
未来5年,赤岸镇将引强选优,扩大有效投资,以传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实施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加快绿色动力小镇要素集聚,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提升整车组装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着力扶持重点支柱工业,鼓励传统企业技改升级和科技创新。
前不久,赤岸镇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擘画赤岸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吹响“复兴千年古镇、再造醉美赤岸”的嘹亮号角。
未来5年,赤岸为高质量发展立下“小目标”,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6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在3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5以内,实现“五个翻番”,即全镇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亩均税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
为此,赤岸镇将持续在聚焦古镇开发、深化文旅融合、抢抓产业升级、厚植民生事业、持续优化治理等五大方面发力,统筹‘破和立’,践行‘共富裕’,谋求‘高质量’,持续‘惠民生’,实现‘大平安’,积极构建一个更具活力、更加美丽、更有幸福,也更为平安的赤岸。
“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将以必胜的信念,凝心聚力、拼搏赶超,奋力开启古镇复兴新征程。”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刘洪强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