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经开区伊益亮:三十余载青春书写开发区发展史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22日电(奚金燕)高楼环绕,车流不息,绿意盎然,这里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间回到1992年,20名从各机关部门选调的精兵强将走马上任,掀开金华城市南拓的序幕。伊益亮,这位拥有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主任科员双重标签的年轻人,开启了在金华经开区29年的工作生涯。“开发区的发展故事,就是我的成长故事。”
那时的经开区还是一片阡陌农田,条件艰苦。20人租用招待所的5间办公室,中午吃饭自行解决。经历了机构设立、人员到位、工作磨合,拓荒者们的回忆大同小异——开发区的建设,基本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当时,伊益亮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一员,负责招商和项目。大家聚在一起不过10多天,便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天方夜谭的决定:8月初在深圳举办招商会。
伊益亮认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要去前沿看看。时间紧张,任务重,又没有任何基础,伊益亮和同事们跑到市相关部门了解客商联络名单和拟对外合作投资项目,一个个电话联系邀请客商参加招商会,一家家联系企业,落实对外招商项目。1992年8月1日,金华经开区首次大型招商会在深圳成功举办,现场有四五百人。伊益亮和同事们站在会场,内心是喜悦的。“从确定举办到顺利举办,只有20多天时间。”伊益亮表示,此次招商会是高效办事、市区联动的一个标杆。
与其他开发区不同,经开区走出了一条“依托老城、三产起步、再造新城”的独特发展道路。在发展初期,学校布局规划缺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心病。1998年,伊益亮担任经开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分管教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他上任后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亲自参与制定并实施《开发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推动了一批标准化城市中小学的建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四处奔波,******拜访企业,争取建设资金。彼时,伊益亮常常早出晚归,忙碌在学校的建设工地上。一批批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了教育领域,伊益亮在招商方面也做出了成绩。“以前招商面对的是实体经济,你可以实地去考察、去了解,都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帮助你去判断。但是,科技创新项目和信息******业不一样,你很多时候摸不着,就需要更深入和仔细地去了解。”
伴随科技初创企业进入金华科技园创业中心培育,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孵化毕业企业中涌现出奇聚网络等互联网龙头企业。2005年,金华科技园创业******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金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多次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优秀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招商往往被视为蕞辛苦的工作。在金华经开区工作的29年里,伊益亮的招商工作基本没有停止过,被同事们称为“老招商”,出差是家常便饭,周末也常常不能自由安排。
“选择这条路,后悔吗?”伊益亮扶了扶眼镜,笑笑说:“人没有办法预设自己的人生,选择任何道路都能收获成长,能为社会做些事,很有意义,没有后悔可言。”2023年,伊益亮退二线月,他当选金华经开区慈善总会会长,继续发挥余热。(完)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