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工业园区如何高质量转型升级
一起来倾听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的声音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婺城高质量发展“都市经济创新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婺城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技术落后、人才稀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
为此,6月5日上午,婺城区政协举办了以“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主题的“请你来协商”活动,邀请了十位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面对面、零距离的方式,聚焦智慧园区、科技创新、配套设施、营商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提出了什么意见和建议。
创建智慧园区 推动园区向现代化转型
浙江电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政协常委席璟彤
园区是城市经济的承载平台和主要增长动力聚集区,婺城未来必将从粗放走向开放,由单一迈向融合,以生态化、服务化和智慧化为方向。如何打造未来智慧园区,以数字化技术加持的方式,实现园区整体智慧化,提升管理能力,助力园区业务增长。为此,他建议:
1.以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为基础。具备主动服务、智能进化的能力,支撑园区可持续发展。
2.产城综合体是工业园区的转型方向。产城综合体融合了产业与城市,汇聚了市政、交通和社区等功能,业态丰富,从“智生产”、“智生活”和“智交通”为特征的产城综合体是工业园区的转型方向。
3.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是婺城工业园区智慧化的重要植入内容。建设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平台中心,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
浙江坤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区政协委员李晓强
“僵尸企业”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中央省市也多次发文要求加快清理低效工业用地,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有利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国家税收、债务处置等工作。为此,他建议:
1.以问题为导向勇于突破政策障碍。结合“一企一策”,在合理合法的原则下,采取灵活务实的办法来帮助企业解决盘活土地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2.以实现产业升级的契机和抓手来盘活低效用地。要严格把握符合现代发展的产业政策,让高成长的企业积极拓展空间来发展。
3.落实对大宗工业用地可以分割转让的政策。
4.加大政府的收储力度,盘活资产。对于一些暂时不能成交的工业厂房,可由政府平台进行收购,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土地资源的转让再分配。
5.司法拍卖进程中相关部门的支持度。工业用地在通过司法处置进行流转时周期较长,希望相应部门深化“蕞多跑一次”,提高处置效率。
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发展机遇 全面升级优化婺城“科创+产业”体系
上海天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政协委员陈庆华
几年来,国家充分重视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明确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系和目标,特别是区域内要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婺城在此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在智库、人才、科技、平台、产业、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有效对接成为下一步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为此,他建议:
1.加强“科创+产业”创新载体建设。高标准布局科创+产业平台,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符合婺城的产业要素,做到科创产业头可以在外,产业身体在婺城的新模式。
2.整合优良的创新生态圈产业链。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性投入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在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融资、产学研合作等企业急需公共服务方面发展。
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运行服务模式,完善评估激励措施。
4.保障“科创+产业”落地要素。通过设立科创企业设备采购融资租赁平台,降低企业投资运营成本,加大人才奖励等措施,打造产业生产要素。
提升工业园区配套 促进园区有机更新
浙江浩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韦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政协委员张 敏
工业园区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婺城区园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以工业用地为主,用地功能较为单一,园区内公共服务措施、商业娱乐措施配套不足等系列问题日渐凸显,给企业招人、留人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她建议:
1.抓好规划修编,完善园区功能划分以及产业空间布局。
2.注重土地复合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在工业园区核心位置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满足工人住宿、消费、娱乐等第三产业需要。
3.挖掘存量用地,实施有机更新。腾挪出空间用于公共配套措施的建设。
4.强化用地保障。细化各类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占比,在建设时序安排上,优先保障商业、服务业等设施用地指标。
5.园区主体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加快创新整合 为创建省级开发区蓄能
区政协经科委主任、区政协常委郑艳球
工业园区是打造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平台,是承接实施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但全区工业园区建设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产业特色不够鲜明。二是缺乏龙头型大平台,整体实力不够强。三是深层体制机制障碍。为此,她建议:
1.全面实施产业空间规划管控。建设区级集中开发平台,明确工业重点发展、转型发展、缩减退出等的空间范围,推动部分区块搬迁集聚,培育重点产业空间,推进生产力重新布局和优化组合,形成高效的园区发展新格局。
2.着力推进产业特色平台提升。重点把临江工业园区打造成一个高能级平台;归并提升小平台,通过归并整合,精简形成集中开发平台;淘汰个别平台。
3.加快优化调整服务管理体制。区级层面建立园区整合创新统筹协调机制,纳入区委深化改革工作统一部署。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发展规划。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把全区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高能级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争取早日成为省级开发区,为婺城工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数字化工厂 推动传统离散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
金华智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有军
离散制造型企业存在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的工艺过程经常变更、生产准备周期长、生产计划协调性差、作业调度困难等问题。为此,从传统离散制造型企业向数字化工厂转型,他建议:
1.从战略层面高度关注和重视数字化,加强数字化统筹协调和战略规划,做好顶层架构和路线图设计,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
2.推动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生产经营过程的研究,推进技术与业务有效融合,努力推进“业务在线上”。企业应重视数据资产,提升数据资产价值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
3.重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实施,推进数字化平台与各种资源的集成,推进数字化模型全过程的应用,推进平台在产业链全过程的应用与资源衔接。
4.制定鼓励各种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塑造人才成长和锻炼的环境。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让优势产业成为强势产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区政协常委唐金花
推动制造业新动能的形成,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制造业的出路。婺城区如何做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篇文章?为此,她建议:
1.以加快智能化为核心,提升制造业市场主体的数字化体系能力。实现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发展柔性化制造模式。
2.以投资新基建为机遇,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实施“云上婺城”工程,加快布局5G网络,加快专业化大数据中心建设。
3.以标杆引领、区域协同为抓手,加快形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加强龙头企业的本土培育或招商引进,加强第三方技术服务支撑,加强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4.以理念和技术为武装,培育一支数字化人才队伍。
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园区企业质的提升
金华市金大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政协常委缪雪荣
营商环境没有蕞好只有更好。如果能够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势必更能像“强磁场”一般吸引优质投资者、招引大商;能让原有企业安心发展,留得住、做得强。为此,他建议:
1.优化交通格局。大型货车分流,提升区域内的交通,改善环境。
2.给企业更多金融支持。进一步延长银保监发〔2020〕6号执行期限,根据实际与企业协商再适当处长还贷期限,适当提高抵押物价值,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作用,解决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营造柔性行政服务。规范行政执法、改变以罚代管的旧观念,深入持续地开展“三服务”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发展成长。
浙江玉阳春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政协委员李文鸿
栅川工业区,有近4000亩工业用地,但是存在生态环境污染和交通滞后的现状,以致入驻企业缓慢,同时企业招工难,为此,他建议:
1.推进环境治理,拆除后畈田村废弃危房,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形成产业连片、功能互补、绿色持续的格局,加快园区一体化发展。
2.打通交通廊道,实现内通外畅。45省道与二环西路立交桥,桥下两侧道路设计太窄,泰达路、金竹路西段是断头路,优化改造金兰中线.建设特色水乡小镇,以生态功能带动提升生产生活环境聚集人气,以三产融合促栅川区块转型升级。
以用气工程建设为抓手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金华中燃爱思开汇能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政协委员季 勇
临江工业区园区现已接通管道天然气、管道蒸汽,由于缺少产业集聚,企业对天然气、蒸汽能耗均不大,用气不稳定,给供能企业的运营调度带来诸多问题。而一些用气量较大的企业鉴于目前园区的供气状况不愿落户园区。为此,他建议:
结合园区内土地的“腾笼换鸟”计划整合土地资源,有目的地引进一些有用能需求的企业。同时加大投资建设园区内的天然气管道,保障对园区企业的天然气供给。通过用天然气和蒸汽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