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地合网-南浔土地网土地流转地块出租转让农村土地租赁承包网络平台
南浔区位于湖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C~16~C之间,1月气温蕞低,平均2.8~C~3.8℃;7月蕞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据南浔区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历史上,南浔隶属关系变化很大。
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南浔辖域隶属扬州。
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
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镇。
南朝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东迁县改名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东迁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
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1949年5月2日,南浔解放,今南浔辖区隶属吴兴县。
1981年1月,撤消吴兴县,改称湖州市。
1983年7月,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建立城、郊两区,南浔隶属湖州市郊区。
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管县又直接领导原城、郊区所属乡镇、街道的体制,南浔辖区各镇直属湖州市。
1993年9月,湖州市区下设城区、南浔区、菱湖区3个区工委。今辖区内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属南浔区;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属菱湖区。
2003年1月,根据国务院(国函(2003)2号)和省政府(浙政发(2003)2号)文件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委、区管委会,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南浔区区委、区政府驻南浔镇,辖南浔、双林、练市、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个镇和南浔经济开发区。
南浔区现辖9个镇,33个社区(其中15个村居合一社区),221个行政村(3954个村民小组)。
九大镇有: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
全区总人51.4万人。其中南浔镇11.74万人,练市镇8.54万人,双林镇7.5万人,善琏镇3.05万人,旧馆镇1.8万人,菱湖镇8.4万人,和孚镇5.4万人,干金镇2.35万人,石淙镇1.49万人。
南浔镇建镇于宋代,与周庄、乌镇、西塘、同里、甪直并称江南六大古镇,位列浙江历史文化名镇之首,有“江浙雄镇”之称,2004年人口11.74万。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经济发达,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与南浔相距7里远的辑里村是著名的辑里丝的产地,辑里丝曾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
南浔镇是中国古桥保存蕞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有8座古桥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