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92岁诚信奶奶仅用10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
浙江奶奶陈金英:53岁用3000元狂赚千万,摆摊十年还清2077万债务
2021年,浙江丽水街头忽然出现一个奇怪的老太太,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街头边走边卖羽绒服,走起来摇摇欲坠,仿佛下一秒就会摔倒在地,看得人揪心。
她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出来奔波呢?所有人的头部反应都是为了生计,其实不是,这个看起来普通的老太太大有来头,出来卖衣服也另有原因。
她叫陈金英,已经91岁,在街头卖了10年羽绒服,因为她还要还10年前欠下的2077万巨债。她曾有机会不还这些钱,但却毅然决然拒绝了,这是为何?
陈金英1931年出生在浙江丽水一对农民夫妇家里,那时候很多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的父母也不例外。
她的弟弟们出生后,可以享受父母的宠爱,就算不想学习也要去上学。但她不同,就算再想上学也没法留在学校。
在学校上了4年学后,她被带回家了,原因是家里干活的人手不够,父母让她回家做家务和照顾哥哥弟弟。陈金英不得不放下课本回家伺候田地和家人,没几年就嫁给了当地一个农民。
虽然不得不离开学校,但她从未放弃学习,结婚后硬生生通过自学成了当地卫生所一名医生。
她从不认为自己比男的差,对父母重男轻女的行为非常不满,性格也性格十分要强。
男人能做到的她要做,男人不能做到的更要做,在卫生所上班一直兢兢业业,不论小活大活都争着干,有些男人都处理不了的事情,愣是一个人咬牙弄完了。
卫生所要扩建的时候,她还主动帮忙张罗木材、水泥等大件,可惜的是,她这份好心没有人欣赏。卫生所的人不仅不认可,还将这件事反映到领导那里去了。
领导亲自来找陈金英,不耐烦地对她说:“你真行啊,连男人做的活都干完了。”接下来就是一顿说教。
当年她才52岁,心里又愤慨又委屈却没有办法抵抗,一怒之下直接就退休回家带孙子了,这次上级倒是答应得特别痛快。
第二年,她在家带孙子四处串门,身边有几个老姐妹和她说起自己有老寒腿,肯定是年轻的时候伤着了。一到冬天就感觉冷,总这里不舒服那里舒服,晚上经常痛的睡不着觉,听说她以前当过医生还请她想办法。
她爽快的答应了,没几天就给几个老姐妹送去几件羽绒背心,里面还填了药。几位老人穿上后果然暖和许多,晚上睡觉也舒服,还告诉身边的人背心有多好多好。
没多久,名声就传出去了,很多人都来找她买背心。时间一久,陈金英也发现了,市场上根本没有适合老年人保暖的衣服,她心里很难受。
要知道,人年纪一大就非常怕冷。她想着,要想办法把药背心推广出去,让更多的老人能穿上暖和的衣服,也能补贴一下家用。
心里做了决定后,她将子女都叫回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听她说要开厂做背心,子女听都没听完就坚决反对。
知道里面还含有药后,儿子更是直接对她说:“你别想了,有药的东西国家都管得严,经营门槛特别高,你要做的话还要申请专利。”陈金英私下里打听,发现做药背心确实不容易,只好放弃。
可回头一想,有药的不能做,但是没药的中老年羽绒服能做啊。她把想法告诉老伴,老伴也非常支持她的想法。
于是,在1983年,二位老人就凑了3000块钱,租个小仓库,雇了十几个员工开始生产老人的棉服,还注册了“兴华羽绒”公司,专门卖中老年羽绒服羽绒裤。
那个时候,中老年服装领域一片空白,陈金英是头部个吃螃蟹的人。她的中老年服装一做出来,很多老人都争着买,年轻人看见也少不得给家里的老人带两件。
而且,因为她们生产的棉服质量好,又暖和,很多外地人回家都要来买两件。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丽水有卖,在金华、福建等这些地方都有店在卖。
2004年,兴华羽绒的营业额突破1000万大关,利润高达100多万,外国很多企业闻风而至。还有一个外国商人联系了她,要签一个上万件的大单,如果这单签下来能顶公司好几个月的收入。
可惜的是,因为国外的订单要的急,量又大,她们就算加班加点的工作也吃不下,只好无奈放弃。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陈金英心里不是滋味,当下决定扩大生产。
第二年,她背水一战,花1600万买了6000个平方地皮,但是买了地皮之后建厂的资金就不够了。她和老伴回到老家,四处筹集资金,建起了4层厂房,还增加大量新机械,员工更是扩招一百多号,羽绒服的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陈金英的“兴华羽绒”扩产后,衣服产量飞速上涨,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因为质量好,买一件就能穿好几年,很多人都涌入兴华店面。
陈金英赚到钱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多年前就开始不断做慈善,有什么大灾难发生时她都会主动发起援助。
很多山区的留守老人,养老机构孤苦无依的老人都曾收到她送去的保暖衣物。还有那些受海啸、地震、干旱洪水等天灾的地方她也会帮助,获得的奖章和保留的捐款记录都有厚厚一扎,仅有记录的捐款额度就高达100多万。
可在兴华羽绒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危机也悄然而至。很多人都看到了中老年服饰巨大的市场潜力。中老年羽绒服一下变成香饽饽,人人都想上来咬一口,相同的商店和工厂如雨后的春笋冒出来。
店铺一多,顾客就少,陈金英的公司也受到冲击。它的生产量上去了,但商品的营销推广没跟上,再加上市场挤压,仓库里的商品开始大量积压,利润也降低了。
有些商家发现问题后果断转行做羽绒被,羽绒帽子等其他羽绒制品。兴华羽绒受到的影响虽然也大,但陈金英从没有考虑过转行,因为她做了几十年中老年人羽绒服,有感情。况且,她做这行的初衷就是让中老年人不再受冻。
陈金英虽然靠它发家,但终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她固守在“做蕞适合中国老年人保暖的衣服”这条战线上,拥尽心力为老年人带来温暖。
可惜,见到风向不好,公司的股东们都开始撤资,再加上互联网电商的发展,陈金英在2011年无奈宣布破产,并因此负债2077万。这年,他已是83岁高龄了。
公司破产后,子女和老伴都催她赶快申请破产,这样就不用还这么多钱,也的确是个好办法。国内很多人做生意失败后都是申请破产就消失无踪的。理智上这样做是对的,但是陈金英犹豫了。
在她心里,欠银行的钱是国家的,肯定要还,其他的债务是乡邻和亲人借给她的。她做这么多年生意,蕞看重的就是诚信,别人也是信任她才将钱借给她,她不忍心辜负这份信任。
于是,决定不申请破产后,她将所有欠款清清楚楚记下来,以后还掉一笔就划掉一笔,暗自下决心要将欠下的钱还清。她900万卖掉至少价值1600万的厂房,卖掉两套位于市中心的房子,拿出公司所有钱,可惜依旧资不抵债。
这时,忽然有人找上门来,说要收购剩下的衣服,但是只愿意出一半的价钱。陈金英的羽绒服卖这个价钱根本没利润可言,不亏本都是好的。
她看着这些趁火打劫的人倒也没生气,只是平淡的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为了还清欠款,她租了个小仓库,雇回12个资深的老员工,拖着不灵便的身体趴在缝纫机上,和大家一起做衣服,还花800块钱租了个小店铺,一有时间就守在里面,能卖一点是一点。
可是,债还没还完,家里就传来噩耗,她的老伴,去世了......
陈金英万分悲痛,老伴陪了她几十年,心疼了她一辈子,却要在晚年节衣缩食为她还债。
老伴退休后,一直想到韶山看看,他们时间都约好了。但还没来得及去,就赶上公司破产,接踵而来的就是还债。
现在老伴心心念念的韶山还没去,就提前走了,老太太眼睛瞬间红了,韶山之行也成了心里永远的遗憾。
她在一旁泣不成声,心里决定,等债还完了,她就去韶山,到时候要带着老伴的照片,让他看一眼毛主席的故居,让好让他放心。
老伴去世后,陈金英还债更卖力,她现在已经八十多岁,怕以后没机会还完。她每天守着小店,没人的时候就像一尊雕塑一样坐在一边的椅子上,有人进来就带着笑迎上去。
顾客挑好问价的时候,她奋力推荐:“我们的衣服都用蕞好的料子,含绒量在90%以上,绝对不会开线,穿几年不成问题。”
也正是因为羽绒服质量太好,买一件就能穿几年,来买的人不多。毕竟,老人都是从缺衣少食的年代过来的,非常节俭。小店一天通常只能卖出去一件,偶尔会有三四件。
后来租不起房子,她就将存货放到自己住的小房间,摆在桌子和床铺上,直接在家里卖。为了将羽绒服卖出去,她还会去比较远的地方。回不来的时候住过地下室,也去过天桥叫卖。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