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华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3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3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金华市农旅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建议》收悉,7月19日,经金华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议案中所提的建议,对我市推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农旅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市依托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精心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点13个;全市有各类休闲农庄、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00余家,从业人员12.2万人。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728万人次,营业收入25.6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3.88亿元。旅游的导入为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开辟了通道,实现农业由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产品的转化升级,推动产业链延伸,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村商贸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村三次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下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乡村农旅产业规模化发展。
我市把乡村旅游纳入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由市、县委副书记直接抓,市政府把乡村旅游的相关指标列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中。坚持把农耕文化、乡村文明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来塑造。
下步要积极谋划《金华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2021-2025)》,将全市农旅融合工作纳入进行科学规划,指导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市坚持全域全时段乡村旅游理念,针对市域内各县(市、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板块”,如兰溪市大美兰溪乡村体验游。利用兰溪丰富的农业资源,借助兰花、郁金香、油菜花、桃花、樱花、李花、紫荆花等各种观赏花、果树鲜花及各色野花集中连片的特点,推出以赏花,游古城、古村落为主的花潮篇系列休闲旅游活动;以采摘为主题,三月摘草莓、四月摘樱桃,五月摘枇杷,六月摘杨梅,七月摘葡萄、九月摘大红柿,十月的柑桔、十一月的甘蔗让你随心选择;还穿插了诸葛八卦村、洞源村、兰湖旅游度假区、茶园骑行、乡村马拉松等观光游和运动游。针对不同季节的差异性,着力打造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季节线路”,如春季的磐安县休闲茶乡游、夏季的金东区花事仙果游、秋季的永康唐先红富士现代农业园区观光游、冬季的义乌“红糖飘香”美丽乡村农情体验游;针对不同乡镇文化的差异性,着力打造若干独具特色的“乡村游精品线路”,达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效果。疫情以来我们就一直在线上推出“云赏婺之春”系列活动,用直播、视频、图文等形式向广大市民网友推介金华本土精品乡村游导览,共推荐了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条。紧跟中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研究解决乡村旅游用地问题,开展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流转闲置农房(宅基地),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支持。如,2018年,磐安县率先出台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系列政策,榉溪村利用南孔后裔蕞大聚居地优势引进蓝莲文修院开展研学游学,计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万以上的人流,带动村民增收300余万元。
坚持政策导向、激励引导,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完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配套。在即将出台的市级新一轮支农政策及其配套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涉及农村建设维护、乡村旅游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整合大专项,从而进一步深化农旅结合,把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深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深化文旅结合,更加注重保护、传承、弘扬乡村农耕、村俗、民约、服饰、美食、特产、宗祠、古建等物质和非物质乡土文化。下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挖掘乡村旅游潜力,形成点线面组合:点上,充分发挥农业园区和美丽村庄的景观功能,规划创建一批农业产业景观带、现代农业景区、休闲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区(点)和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内涵丰富的特色休闲乡村。线上,联合旅游部门组合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文化遗址,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面上,深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整体提升,充分挖掘农事节庆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潜力。2020年,集中力量创建30个A级景区城镇,推动市内现有农家乐提档升级,大力创建星级农家乐,引导县(市、区)差异化发展,塑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品牌;计划完成创建省级休闲村5个、市级以上农家乐集聚村15个、市级三星经营户100户;争取省级休闲旅游资金1100万元,市县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计划举办农家乐相关培训10次以上,培训学员500人以上。
坚持把利益协调作为直接影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给予重视和解决。下步我们一要通过更多政策引导和激励,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相互流动和融合发展。如浦江县新光村,乡政府出资租用废弃的水晶加工坊、闲置的老房子等村集体所有资产的10年房屋使用权,引进业主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管理团队,引进地质科普、树皮画传承等30多个特色项目,农家乐民宿6家,开办50家特色美食小吃摊,不少村民日销售额达2000余元。二要做好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重组文章,组建农民旅游合作社等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让更多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建设者、经营者、受益者。如金东区孝顺镇白溪-天青坑共同成立民宿协会,由协会按住客人数收取管理费,实行统一管理、客源统一分配,由农户负责民宿建设。2018年共接待游客82240人次,旅游收入达493.44万元,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3.77%和15.16%。三要鼓励村集体以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形成投资方、村集体、村民等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共建互生的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模式。如义乌市马畈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村民众筹入股、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马畈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鼓励村民共同参与村庄旅游发展。农业奇幻乐园开业至今,共接待游客244.06万人次,其中,2019年十一黄金周门票收入857.8万元,全村各行业累计营业额4428万元。
坚持把“互联网+”作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快捷键”。适应“共享经济”和“网络经济”需求,大力提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运作水平,满足游客网上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信息互联、资源互通、游客互流。如磐安将优质的闲置房屋资源经过认真筛选汇总,搭建全县“共享农屋”线上信息交易平台,并相应成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服务中心(共享办),让游客和商户可通过平台“一键入住”、“无忧创业”。通过拎包入住、自主装修等形式,租赁给中长期在磐安创业、休闲、度假或外来游客养老,并通过共享菜园、共享商铺、共享公车、共享食堂等配套服务,实现生态共享、经济共赢的“共享农屋”模式。磐安盘峰乡大岭头村已成功吸引永康市等地居民来长期休闲养老,农户每个月出租农屋的直接收入达2000元左右。坚持以当地现有资源为基础,将特色产业创新创造发展;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抓好农业景区、休闲农庄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景区景点依托型、特色产业支撑型、高山避暑纳凉型、科普体验观光型、民俗民族风情型“五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如婺城区以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西南7个乡镇+古子城+金华山+竹马”为组团,结合“花满婺城”建设,从各色花卉、生态环境、健康养生、休闲体验等方面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以康养旅居、休养旅游为主体南北呼应的“休闲旅游”之花。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