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这个地方要发达了! 这个区将有大发展一大批重点项目曝光!金华还要和兰溪干这件大事!
4月6日,《金华市婺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在婺城区官网公布。亮点多多。其中还特别提到:婺城区兰溪要共谋金华港建设、谋划共建金兰智创园、共建金兰创新共同体。
借势浙师大、金职院等高校资源,全域打造师大创新城,共建浙中科创大走廊。谋划建设婺州现代科学城,打造城市硅巷,提升城区科创平台水平。以浙师大网络经济创业园、浙中信息产业园区等为主体,加快沿二环路两侧、人民西路西延两侧创新要素集聚,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发展先行区。
1.师大科技创新城—依托浙江师范大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创新资源,推进金华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建设。支持设立基础研究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发展科创文创、数字经济等产业。
2.金兰科创走廊—按照 “金兰同城先行区、创新创业活力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田园城市样板区”总体定位,谋划打造金兰同城产业创新示范区,共同打造滨江创新廊道,形成都市区先进制遣西拓的重要增长极,打造成为婺城链接渐中科创廊道的核心区。
3.婺州现代科学城—依托飞扬小镇、安云小镇、浙师大网络经济创业园等平台,集中布局的大型研发创新基地,构建创新驱动体系,提升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婺城科技创新资源交流与共享,打造全国一流的具有婺城特色的开放性科学城。
4.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一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讯、增材制造、5G及区块链等新的数字产业细分领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打造重量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5.浙师大网络经济创业园—依托浙师大的学科建设及科研实力,产学研结合推动青年创业学院、大学知识社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打造成为支撑婺城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创业种子苗圃、科技成果转化器。
6.浙中信息产业园区一结合金华高铁新城建设, 以婺星产业基地为核心平台,布局建设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动信息科技领军企业与大院名校政产学研合作,建立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孵化平台。
着力发展全域康养旅游,推进打造以康养旅居、休闲旅游、主题游乐为主体的休闲旅游业。依托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和金华山旅游区,发挥山林、溪涧、田野、村庄等山野资源优势,开发药膳美食、中医诊疗、养生课堂等体验产品,强化立体化旅游休闲与康养体验。依托乾西、竹马、雅畈等乡镇生态资源,谋划启动垂钓小镇、时光小镇、郭力垅休闲区等建设,提升发展亲子游乐、旅游观光、康养运动、休闲度假等文旅产业,不断丰富旅游功能结构,合力打造南山漫道,重点培育熊猫猪猪欢乐谷、花博园等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打造个性化、立体化、时尚化的旅游产品。支持打造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样板,通过挖掘古建筑文化、名人文化、科举文化、街巷文化,融合秀美山水、隐士隐居、书法艺术、田园茶道等元素,高水平推进古子城开发建设、做好雅畈等古镇的保护开发。
1.婺城花博园。项目位于竹马茶花小镇以北地块,作为示范引领全区花卉产业的科学有效发展,推动花卉载培与全域旅游联动开发。项目由“集中区+飞地”构成,集中区北至后溪河村、南至金华江、西至济台寺、东至西吴联村,规模为11.04km;飞地为“嗨,森林”项目范围,规模为0.33km。
2.长山国际设计走廊。项目用地面积852亩,建设用地53亩,建筑面积63000㎡,打造集国际设计学院、博士论坛、博士之家、博士科创办公室、设计精品工作室、休闲度假酒店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设计走廊。
3.熊猫猪猪欢乐谷。项目占地400亩,采用北欧现代化风格建筑。项目计划建成两头乌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两头乌博物馆、两头乌文创中心、两头乌产业开发研究中心。
4.中国苗木智慧博览园项目。建设集精品博览园、大数据中心、综合花木示范区、科研院校、花木交流交易中心。园林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情景式花卉苗木展示园,力争打造全国性功能齐全、业态完整、精品高端的造型景观花木生产示范园区,实现农业产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
5.花木之窗产业园。规模350亩,以花卉、苗木的全产业链为基础,开展花卉、苗木种植,运用线上线下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花卉苗木+电离+物流,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普及花木产业文化,农事体验亲子互动,国际家居花卉博览会。
6.神农生态旅游休闲养老中心。规划用地2000亩,分乡村休闲旅游区及养老休闲区两大区块建设。
7.蒋堂镇富硒田园小镇。总规模3975亩,围绕“富硒产业、农耕文化”,以富硒 米、油菜、瓜果种植、生产、销售为基本产业链,以文化、游乐、研学、康养为拓展板块,打造成“产业+生活+景观+休闲+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新田园都市。
8.琅琊镇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园。规模1984亩(其中稻虾共生示范片区905亩、 亲子农耕科普拓展片区187亩、水上娱乐片区141亩、旅游综合服务片区30亩、康体养生片区456亩、生态果林片区256亩),在琅琊泉口。 后金建设稻虾共养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园,打造金华首个稻虾共养样板园。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优势、整合提升、提高能级”的原则,整合临江、栅川工业园区,推进婺城经济开发区高水平建设,打造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向城市功能、创新要素集聚的高新技术园区转型。按照“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理念,推动高铁新城打造品质一流、特色魅力的都市经济创新城。全面建成飞扬智能制造特色小镇,积极打造特色小镇2.0版。
1.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 15.37平方公里,分临江、洞溪、婺新三个片区,围绕“空间提升、产业提升、形象提升、效益提升”目标,着力培育“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四大产业集群,构筑“高端制造、科技创新。配套服务”三大功能,建设浙中乃至浙江高端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到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2.高铁新城—以智能化、 精品化、舒适化为方向,以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和楼宇经济,汇集高路教育、医疗、购物、健康、文化和体闲娱乐等资源。
3.特色小镇—飞扬智能制造小镇: 重点打造以5G应用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龙头的数字园区,加快形成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构建产业孵化,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等为一体的集聚区。
4.小微企业园—以工业强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促进优一批、转一批、提升一批,创建一批制造业高质董发展示范园区,到2025年推动建成15个小微园区。
5城北跨境电商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西起迎宾大道,东至东市北街,北起二环北路,南至环城北路。以跨境电商企业为重点,兼顾孵化一批科创文创、数字经济,网红经济,区域电商企业,实现跨境电商产业、数字产业,娱乐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工业3.0版落地实践,形成渐中跨境电商集聚中心。
6.浙中信息产业园区— 以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为原则。 以“一区多园”形式布局,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建成集信息服务、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为一体的数字信息产业基地,高水平打造浙中城市群信息产业集聚中心。
7.华东联运新城婺城现代物流中心—依托铁路竹马货场, 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G60高建婺城出口为核心,打造华东联运新城婺城区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中心。
8.南山国际慢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仙源湖旅游度假区为龙,推动燕语湖国际重的中心、能貓猪猪欢乐谷等文旅项目建设,高品质打造“南山漫道”旅游风景线.现代农业产业平台
以金兰创新城为重点,谋划打造同城产业创新示范区、文旅联动区、滨江创新廊道、金兰科创走廊、西部健康产业廊道等同城化板块,形成都市区先进制造西拓的重要增长极、G60科创走廊的西延主阵地。谋划建设金兰智创园,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前沿新材料、商贸物流、全域影视文化旅游、金融商务、教育产业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推进产业布局与招商一体化。谋划共建金华港,加快实施兰婺遂公路、上华至琅琊公路、金兰轨道交通等项目,开通金华江水上巴士线路,推动综合交通一体化。建立完善社会民生领域跨区域供水、公交、医保、教育、文化、旅游等合作统筹机制。
以婺城—兰溪港为核心港区,推动婺城罗洋作业区、乾西作业区和竹马货场等与兰溪嘉宝物流园、方下店作业区等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强化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等基本服务功能。拓展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临港产业聚集等功能,提高现代物流智慧化水平,按三级标准建设兰溪马公滩至金华三江口约26公里航道,推动形成通江达海航道网,从衢江、兰江经富春江船闸往东,直达宁波上海,往北可经钱塘江进入京航大送河水系和长江沿线.谋划建设金兰智创园
谋划建设金兰智创园,推动婺城经济开发区临江片区与兰溪开发区江南片区对 接,围绕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按照共同产业链错位发展思路, 合力共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共建金兰创新走廊,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围绕关联度较高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动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共建,加快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谋划共建产业研究院,深化人才资源合作共享。
串联金兰沿线各大创新平台,沿金华江、金兰中线打造“滨江创新廊道”。串联健康产业园、度假区等,沿上华至琅琊公路,打造“西部健康产业廊道”。依托建金高速、319省道等,串联新兴产业园、金义都市新区,打造“东部新兴产业走廊”。
精心描绘城市“品质美”,统筹旧改新建,打造“婺州老味道、城市新品质”现代化都市核心区。积极创建高铁新城“未来社区”省级试点,推动二七区块凤凰涅槃,重点建设铁路文化公园,打造城市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推进小码头片区功能提升、人民广场地标打造,打造金华城市文化名片。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黄金苑等安居工程。
长湖湾公园一高铁新城核心公园,环城西路以西、解放西路以北,总面积约284亩,包括湖面扩充、公园绿化铺装、公园内地下停车场及配套公共建筑。
河盘翠舞公园一婺州北街至环城西路沿江公园,公园占地约153亩,建设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布局绿道驿站1个,过江慢行桥1座。
铁路文化公园一包括园路、 广场、景观构筑、绿化改造、停车场、基础照明、休闲建筑等。
八栋历史保留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一金华老火车站、金华老火车站售票处、金华面粉厂粮仓旧址、金华头部粮库、金华老火车站机务段机修房、金华老火车站机务段蒸汽机房、金华老火车站机务段修理机房、金华老火车站青砖水塔等历史建筑进行加固。
岸,包括赛艇、皮划艇、小轮车、轮滑场馆的建设。婺城区文化艺术中心—总面积4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核心区块提升改造工程—婺城新区核心区块绿化景观提升、新建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
抢抓金华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大交通新基建机遇,拓展便捷直通周边中心城市的铁路、高速公路,融入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水上运输通道,形成布局合理、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一港一轨四高四干五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格局。加快推进金建铁路、金义三四线等重大项目,谋划金华至南平铁路、金龙城际、金华至黄山铁路,构建以金华站为核心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枢纽内部便捷立体换乘。推进金武永东、金兰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推进甬金衢上高速、规划330国道、金西中央大道、货运北线等谋划项目的落地实施,构建“六纵六横”的城乡公路干线路网。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智能化、公交一体化服务水平。
“一港”是指婺州港及航造工程(罗洋作业区、乾西作业区和衢江航道、金华江 航道); “一轨”是指铁路和轨道工程(金建铁路,浙赣铁路外绕,金义东轨道,金武永东轨道、金兰轨道、金龙轨道); “四高”是指G60杭金简高速二期拓宽工程、甬台金衢高速、金千黄高速、金遂高速; “四干”是指南山大道(规划330国道)、虹戴公路二期(S314省道)、兰婺速公路(S215省道)、货运北线; “五联”是指上华至琅琊公路、白龙桥至长山公路(华龙南街南延)、八达路至长山公路(八达路延伸)、白沙公路至龙乾南街(白沙公路北延)、北山大道。
“六横”是指北山大道、规划省道义乌至江山、虹戴公路、白汤下线、南山大道、货运北线婺城至武义段(金华至武义快速路)。S313省道(45省道)金华至兰溪段,规划G330国道、蒋罗公路、吴兴至龙泉公路(兰婺遂公路)、白沙公路。
启动衢江、金华江航运开发二期项目(杭金衢高速公路桥-义乌环城南路桥),加快推进整州公铁水联运港,加快打造婺城三大物流集聚区(竹马物流园、罗洋物流园、乾西物流园),水送项目总投资94亿元,“十四五”期同计划投资11.81亿元。
建全城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政策,创建未来社区、智慧社区(村庄)。同时探索在安置房安置进行分级、区块统筹安置、自愿选择、级差平衡等创新,加快探索完善集体土地建设市场制度,积极推进农村老旧房改拆建。合理规划,有序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新城区330国道以南企业“退二进三”。积极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及既有社区电梯、节能改造工作。创新安置模式,保障搬迁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到2025年,拟建成安置房15000套以上。
完成城东、城中街道76个老旧小区的沿街立面改造、雨污水管网改造、道路改造、车位增设、绿化提档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西郊一期,建设安置房354套; 鲍杨项目建设安置房1700套;五星田里建设安置房678套; 西郊二期建设安置房397套。
4.新建类安置房项目:黄金苑建设安置房2682套;西郊三期建设安置房808套;
三联项目建设安置房4800套;车头项目建设安置房2200套;上天师项目建设安置房1700套;勤俭二期建设安置房450套。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