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4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廊引领、六城联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2022年4月25日,经省政府批准,金华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浙中科创走廊发展规划》,标志着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上升到省级层面并全面启动。
一年来,我市成立市委科技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和浙中科创走廊建设指挥部,出台《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并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浙中科创走廊‘六城’协同在线”平台,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打造走廊“整体智治”一体化数字平台,提升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跨平台的创新治理能力。
“创新之钥”作用更加凸显。以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为核心,师大创新城、中央创新城、光电创新城、金兰创新城为支撑的“核心区+功能园区”,辐射“浦江—东阳—磐安”和“兰溪—武义—永康”两侧科创联动区的创新空间格局更加清晰。截至目前,走廊内集聚了全市5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在职高层次人才,60%以上省级高新区和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0%以上高校和外国高端人才,以及所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平台体系初具雏形。制定《金华市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列出科创平台三年攻坚目标和实现路径;出台《金华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金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等,推进实验室、孵化器梯队化建设、体系化发展。浙中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大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重庆大学长三角(兰溪)镁材料研究院、永康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十大标志性科创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浙江大学-金华联合创新概念验证中心落地运营,中国技术交易所金华中心加快推进,不断完善成果供给、概念验证、技术交易、转移转化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磁吸效应初步显现。截至目前,浙中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5家高能级平台,已集聚“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鲲鹏计划”“长江学者”“求是特聘学者”等高层次人才65人,全职硕士以上科研人员近300人。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入驻项目团队17个,成立7家联合实验室,承担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领雁”项目,参与申报“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顾臻团队的“Easy cell—CAR-T细胞递送器械引领者”获2022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项目32项,授权专利68件,获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获批省博士后工作站、省新型研发机构,发表SCI中文核心论文150余篇。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已引进专业人才50余人,1人入围省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
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集聚创新要素、改革创新制度,加快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创新要素集聚、高端人才汇集、高新产业密集的科创智造高地,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