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全省内陆开放高地发展新增长极
金华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之一,是全国蕞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义新欧班列在这里形成交汇,但同时也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低端锁定和成本优势退化等问题。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金华应在巩固提升“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世界小商品之都、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优势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金义片区扩容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科技战略力量培育,集合优势创新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稳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力争在新发展格局下发挥重要枢纽角色。
十四区时期金华将着力打造全省创新智造基地,争创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全球工贸联动枢纽区,全面打响“金华智造、‘金品’金华”工业品牌,在工业经济领域打造形成一批“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以产业现代化先行、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为我省现代化建设贡献金华力量,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提供坚持产业支撑。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创新性变革为路径,坚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推动产业与科技双联动、产品与业态双调整、数字和绿色双赋能,巩固提升纺织服装、五金制造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芯光电、生物医药四大现代新兴产业,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来产业,全力打造有金华特色的“2+4+N”现代制造业体系。
1.突出“一体化”,打造“一廊两带”
“一廊”:即浙中科创大走廊,涵盖金华市区、兰溪市和义乌市,贯通北部(沪昆高速)、中部(金义东轨道交通、金义快速路和金义中央大道)、南部(金义东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发挥集聚辐射和协同联动作用,共同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南翼”。推进功能开发和能级提升,加快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师大创新城、中央创新城、光电创新城、金兰创新城等六城联动,谋划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飞地、高科技产业特色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科技产业合作园区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芯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两带”:即“兰溪-武义-永康”和“东阳-浦江-磐安”两大科创产业联动发展带,是全市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积极统筹市区、义乌和各县市的产业职能分工和融合发展,努力转变产业粗放发展和资源低效利用模式,构筑优势突出、层次分明、协作高效、配套完善的区域产业体系。
2.突出“高质量”,构筑“一极双核多点”
“一极”:即金义新区,注重发挥金义新区引领带动优势,打造为新时期引领浙中崛起的战略增长极。
“双核”: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分别发挥在两带建设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金华市产业发展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吸引力。
“多点”,结合各区域特色产业基础,以全市园区整合提升为工作抓手,突出永康经济开发区、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兰溪经济开发区、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和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等省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的新一轮规划和全域工业用地整治。
到2025年,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基本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产业生态系统,自主创新、质量效益、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