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出租房屋智能管理受好评
浙江在线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梦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如何才能搭上智能化的快车?去年年底以来,永康经济开发区选定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基层党建基础扎实的黄城里村,率先设立“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站”,摸索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的新路子。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这里的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已经初见成效。目前,黄城里村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站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来自贵州的姑娘小李已经在智能化出租房屋入住两个星期了。她说,住在这里蕞大的感受就是安全。“我以前租住的地方,房东为了方便,哪怕到晚上,一楼的大门都是敞开着的。而现在我都是用手机扫一下就进去了,门也随即就会关闭。”小李坦言,出门在外,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她的安全了。
房东王大妈告诉笔者,刚开始接触智能化出租房的时候,自己也是拒绝的,觉得麻烦,但真正用起来以后觉得跟以前比方便了不少。“现在我家的大门相当于装了一个密码锁,那些已经不住的房客,我只要在APP里设置一下,就进不了我家了。而且,只要有人住进来,我随时能通过APP报送,公安核查后,有没有违法犯罪前科还会反馈回来,这样一来,我也是对其他房客负责嘛。”王大妈表示,现在她家的房子根本不愁租,听说有这个智能管理系统,房客都是主动找上门来。
永康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所长倪建春用“全、实、新、严”四字诀,向笔者介绍了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相关试点工作。
在推动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站运行的队伍物建上,把牢“全”字诀。派出所全体干警力求“全面”“全力”,对试点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进行会商研讨,及时加以解决、处理,扫除障碍。
在机制制定上,把牢“实”字诀。智能化管理既要符合村里、房东、房客的切身利益,尽可能地方便群众,同时也要切合派出所的管理需求,努力做到“实用”。在试点阶段,由于是新事物,房东在操作上也遇到一些难题,一旦接到咨询求助,派出所能够做到“实时”对接。开发区派出所还以此次管理站试点为东风,追求“实效”,切实开展相关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开展“一户一档”台账资料的建立健全工作。
在技术支撑上,把牢“新”字诀。从以前的单向功能输出向双向交流转变,由被动上门登记转变为房东主动进行申报,并且把经过采集后的信息直接推送到公安的管理系统中,大大缩减了中间环节。另一个“新”体现在功能的更新,试点开始之初,开发区派出所干警根据技术公司提供的功能开展运行,但在运行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际摸索,向公司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和新增的功能,由公司的单向功能输出转变为双向的交流互动,把管理的功能由原来的3个扩增到现在的6个。
在监督检查上,把牢“严”字诀。头部层由房东进行自查,检查是否存在登记时与实际入住时人数或人员信息不符的情况。第二层则是由村里落实长期在村里居住的村委会成员或是护村队成员进行检查,通过侧面了解、实地检查、接受举报等方式,不定期高频率地进行检查,以达到管理工作的要求。第三层则是派出所干警开展督查,对发现不合规的,要求限期整改,未限期整改的则进行相应的处罚。
永康经济开发区经过18年的快速开发,已逐步实现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城镇一体化建设的程度不断加强,200多万平方米的返还地建设和14个村的老房改造正在稳步实施,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