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指标全市头部!金华开发区小微企业园建设“聚沙成塔”
在金华开发区的各个小微园区里,“宝藏企业”越来越多,它们获得的服务也越来越好。
“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远销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今年截至目前的销售已达4000万元,是去年全年的2倍,预计全年可达到7000万元。”金华澳特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章亮告诉记者,今年的订单已经全部排满。这是开发区浙中仙华科创园成功孵化的优秀企业代表,未来,它将在新能源汽车小镇的金开现代智造园大展拳脚。
在位于秋滨街道龙潭路上的浙中仙华科创园内,像澳特玛科技这样受到市场青睐的“潜力股”还有不少:硕和机器人、易达物流设备等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力,园区营收达15.4亿元。
根据近期公布的2020年度全市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结果显示,金华开发区共有10个小微园参与评价,其中3个获评A类园区,7个获评B类园区。10个参评园区中,生产制造类园区亩均产出753.16万元、亩均税收21.73万元,生产性服务类园区亩均产出3251.8万元,亩均税收101万元,四项指标均为全市头部。
小微园,要“专”更要“精”。瞄准钢材销售加工、模具制造领域,占地200余亩的中盈小微园正在培育一批“智造”新军。作为首批入驻的企业,浙江永旺焊材制造有限公司专注研发和生产,年产值从几年前的四千万元到如今的超亿元。在几公里外的海棠小微企业园,不少优质项目纷纷申请入园。“现代化厂房38幢、综合楼1幢,总建筑面积21.01万平方米,企业只要入园,就能享受全流程服务。”海棠小微企业园张海峰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通过小微园区办评审拟入园企业达104家。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近年来,开发区将主导产业、规模产值、亩均效益、安全生产、环保要求、能耗标准等作为入园指标,严把入园审核关,对于优质的中小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优先安排入园,在“入园把关”上下足功夫,努力把小微企业园打造成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平台、茁壮成长的新天地。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341家小微园企业评审蓄势待发,这些企业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升规109家。
在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的同时,开发区还兼顾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政策为导向,将“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入园企业培育作为支持方向,将园区公共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园区服务作为支持对象,努力打造升级版小微企业园。
“集聚发展显现的不仅要有资源集聚,更要有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在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胡帅看来,小微园不仅有产业元素,还围绕主导产业做好上下游配套,着力打造产业园生态圈。今年以来,开发区积极引导主导产业关联企业入驻小微园,打造服务集成、运营规范、智能管理、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开发区10家小微园聚集了规上企业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两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二。
据悉,开发区正在加紧制定出台《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工作财政专项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在数字化建设改造、公共生产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入园企业上规升级等10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