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新闻网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站在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崭新历史起点,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如何在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朝着绿色、节能、减排、低碳方向发展?如何发挥“双碳”目标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作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新时代提给电力人的共富之问。
一年来,国网浙江金华供电公司立足区域实际和产业特色,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创新实施了“低碳共富、融合共生”的浙中枢纽型新型电力系统市级示范区建设实践,交出了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金电答卷。
以用能变化催动乡村风貌和产业变迁
磐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这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蕞大负荷的1.75倍,县域内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为61.22%,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达62.51%。如何充分利用这里的“零碳”优势造福百姓?
电力先行,助力全域旅游发展。一年来,磐安电网建设投资4610万元用于农网改造,全域完成电能替代1013.76万千瓦时,打造了全电农家乐105家,建成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投运充电桩38个。干净舒适的全电民宿、种类繁多的游乐项目,加之完善充足的充电设施,这个天然氧吧俨然成了城里人闲暇周末的打卡“热地”。数据显示,磐安旅游的客源已经逐步辐射到福建、江西、安徽等长三角城市群。2021年,磐安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21元,增幅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交出了发展高分答卷。
2021年,金华供电公司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阶段的重点任务,与政府合力推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乡村能源体系,持续改善农村电网基础,大力推进电网改造、电缆入地工程,乡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6%,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8%,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强力支撑了城乡产业优化升级。
金华在绿色发展、富民惠民助民上也举措频频。通过多能转化和电能替代,有效满足农村多元化用能需求,解决农村能源发展存在的高污染、低能效等突出问题。金华还以探索“以电富农”新路径为方向,协同金东区农业农村局打造“金地智管”应用,利用电力数据优势,为农户提供优化用电方案,以及“种管收销”全环节的电力服务。该做法成功入选浙江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头部批优秀应用名单。
以双碳禀赋互促互补催生共享共惠的碳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转变传统的发展范式,将碳排放约束转化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驱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金华供电公司致力于思考的方向。
武义是浙江山区26县之一,该县南部以农业为主,北部则以核心工业园区为主,经济形态上的“南农北工”致使百姓收入呈现“南少北多”。
如何化劣为优,重塑生产力要素价值及其利用方式?
武义南部地区发展工业面临地域制约,却具备发展光伏农业的有利条件。金华供电公司提出“南源北荷全域平衡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路径,通过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实践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格局。
“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香菇的‘菌光互补’项目,带动了我们村农户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武义县上端头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介绍。不仅如此,这个占地百亩的农业光伏项目每年可为北部工业提供500万千瓦时清洁电,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410吨,减排二氧化碳3750多吨,带来电力十足的“双碳”效益。
从内部互促到区域互补,“低碳”和“共富”融合共生的电力故事不仅于此。金华供电公司通过浙中枢纽型新型电力系统市级示范区建设实现县域之间双碳禀赋的外溢与互补。
“义乌电网源少、荷密、网紧、储少、互动不足,而磐安域内水光风清洁能源及储能等要素齐备,且小水电抽蓄改造后调节潜力巨大。”2021年12月8日,金华供电公司发布了《电力一张网共富义磐棋》工作方案,深挖义乌、磐安“新山海”协同优势,探索磐电义送、义碳磐汇、义带磐路的共富发展格局。
缩小城乡差距,打造试点示范,不仅仅是“钱袋子”的事,还需要营造人人都能够参与的发展环境,形成人人都能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社会治理不是空中造楼阁,需要拿出“绣花”的态度精益求精,让服务下沉打通“蕞后一公里”。在金华,无论是乡镇村庄,还是偏远山区,都能感受到不断下沉的电力基础设施和不断完善的优质服务带来的红利和实惠。
矛盾化解,让群众更加舒心舒畅。减少涉电矛盾的关键在于解决痛点,打通堵点。为此,金华供电公司通过政企联动,在永康试点成立了永康市电力矛调中心和电力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把矛盾预防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班组、大事不出部门、矛盾就地化解、立马化解。该中心成立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95次,接待群众62人次,化解大小矛盾355次。
共享发展,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金华供电公司“幸福蜗居”助残公益项目依托国网品牌感召力,撬动社会各方资源,依托志愿服务大联盟让低保残疾人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他们带去光明送去温暖。一年来,累计募集资金72万元、提供志愿服务985人次、服务时长1970小时,为18户困难群众实施了危旧房改造。(杨学君)
2022相约冬奥·一起向未来专题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