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名腿”之一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国三大“名腿”之一,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火腿,是指以猪的后腿或前腿为原料,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经过腌制及长时间发酵而成的一种生肉制品或即食肉品,学名叫“干腌火腿”。而在火腿行业中,金华火腿独树一帜、历史悠久。
作为以城市命名的产品商标,金华火腿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早在1400多年前已非常有名。根据国家金华火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定,金华火腿是指现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行政区域内,以猪后腿为原料,按传统工艺经修坯、上盐、洗晒、整形、发酵、堆叠等工序历时近10个月加工而成的一种生肉制品。
金华火腿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已非常有名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的传统消费品行业
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金华火腿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是传统的火腿原材料选取了金华“两头乌”猪肉。其次是金华地理气候环境独特,四面环山,冬季气候寒冷,春季雨量充沛,光照充分,夏季炎热漫长,这种东海的咸润空气,非常符合火腿低温腌制、中温脱水、高温发酵的工艺要求。加之当地流传千年的火腿加工工艺,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可靠。
但与大多数传统消费品产业类似,金华火腿产业发展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一方面,受近年来年轻消费者饮食习惯变化及消费升级等诸多因素影响,产业发展必须要作出改变。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环境条件限制,金华生猪饲养量大幅下降,尤其是作为金华火腿优质原料的“两头乌”猪饲养量变少,价格走高,无法满足生产企业需求,造成金华火腿原料猪腿大部分靠外调,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风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冯楚军认为,金华火腿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逐步转型成为现代肉制品加工企业,不仅生产火腿,也要生产相关的肉类制品,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要改变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于金华火腿的认知。淡化调味品、含盐度高这些标签。通过新的营养概念来进行宣传,比如可以找新生代的年轻人来做代言。”
滕维洪(右)自19岁起学习火腿制作,从事相关行业三十余年
“忙时务农闲制腿,勤纺木棉多养猪。”这是在金华市东阳、义乌农村一直流传的谚语,而养猪做火腿是当地农村的多年习俗。金华火腿协会会长马晓钟向课题组表示。
马晓钟是金华东阳市人,1981年开始从事火腿行业,2015年起任金华火腿协会会长,从业40多年的马晓钟认为,“守正和创新”是金华火腿的核心。要守的是多年流传的火腿加工工艺,创新的是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外形之新。
马晓钟认为,首先火腿的原材料至关重要。传统的金华火腿,以金华“两头乌”猪的后腿作为原料,“两头乌”猪头颈部、臀尾部黑皮黑毛,中间胸腹部及四肢白皮白毛,黑白交界处又是黑色,又被誉为“熊猫猪”,具有1700多年养殖历史。金华火腿制作流程属于民间腌制工艺,成品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
其次是现代标准的传统金华火腿工艺,即所谓的8大工艺48道工艺步骤:一原料选择;二修割腿坯;三上盐腌制;四洗晒整修;五上楼发酵;六落架分级;七堆叠后熟;八成品检验。
据马晓钟介绍,一般而言,腌制金华火腿一般需要30天左右,根据腿的大小可作适当调整。6千克左右的腿25~30天,12~15千克的腿则需要40~50天,其核心技术是“腌制上盐”和“发酵”。“现代人普遍不喜欢多盐。”马晓钟说,近些年的金华火腿对加盐量也进行了一些改良。
据金华火腿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金华市行政区域内有火腿企业78余家,年产火腿300万只左右。产业有上市公司2家,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2个中国名牌:金字火腿、雪舫蒋火腿;2个中国驰名商标:金字火腿、金华市“金华火腿”。2008年,“金华火腿腌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18年蕞高生产地标产品30万只。
浙江省金华火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能向课题组表示,金华火腿目前主要仍以传统工艺为主,强调技术,而非机器替代。“我们现在金华火腿有个标准,就是从生产到储存,生产周期不能低于9个月。”
“金华火腿产业的发展也凸显浙江特色。”仅金华火腿产业,就有金华火腿和华统肉制品,两家上市民营企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章奇对课题组表示,金华火腿产业,尤其是产业中的民营企业,整体发展势头不错。
滕维洪的女儿滕楚雯与女婿楼汪聪正在直播销售自家工厂生产的火腿
在电商时代,金华火腿产业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据了解,每年全市有15%-20%的火腿在线亿元。
在短短几个月内,金华火腿的线上销售在同类目中跻身前五名,营业额过百万,这给了楼汪聪信心。2018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楼汪聪选择入驻拼多多平台开设精元食品旗舰店,此前积累的电商经验为运营店铺提供很多方便。由于独特的“拼”模式不仅能归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需求,还能靠自然裂变“破圈”传播口碑,在平台的流量扶持下,楼汪聪在精元旗舰店大展拳脚,迅速发展起来,高峰期可达到20万的日销售额,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我们比较幸运,抓住了很多机会。拼多多店铺的运营方式在电商中较为简单,不复杂,产地直发与平台补贴模式给消费者带去了极致性价比,给我们店铺带来了更多粉丝。”这也让“只想让孩子们小打小闹玩玩”的滕维洪对电商刮目相看,“线下供货投入成本较高,前期制作火腿就需要一年时间,发货等回款还要五十多天。有了电商,几天内就能回款,资金周转上方便太多了。”
尤其是,近两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波动较大,这给火腿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如果金华火腿产业由当前的15亿发展到150亿,就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来减小原材料成本的占比。
因此,在保留传统风味基础上,下大力气对金华火腿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进行彻底改造、研发,是金华火腿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如今金华火腿年产量仅在300万条左右,对标国际市场近1亿条发酵火腿的销售总量,发酵肉制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逢年过节之外,小块状火腿制品往往成为消费者的日常选择。2019年起,精元食品旗舰店开始在平台上销售多种规格火腿切片、火腿蹄髈等,便于家庭做食材。此类小块装制品质优、价平、易烹饪,大受消费者欢迎。“互联网销售让我们与消费者的沟通更加紧密,也能及时收到客户反馈,客户的激励让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楼汪聪说。
在金华火腿产品创新的道路上,电商平台中已有试水案例。在拼多多金华火腿官方旗舰店内,火腿菌菇猪肚鸡、火腿笋干老鸭煲等多个预制菜成为消费者新宠。以金华火腿作为原料熬入汤底,武火熬汤,文火入味,一改人们往日对速食产品“营养低、不健康”的看法。店铺内快速而美味的预制烹饪料理,使金华火腿的知名度、食用便捷性双双提升,消费者纷纷“种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冯楚军认为,信息技术改造了我们的信息来源和商业生态消费模式。“对于金华火腿产业来说,电商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平台和一个扩大市场的手段。”冯楚军说,“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除了利用电商来实现火腿销量增长之外,更大的作为是,平台要尝试着通过农业产品的信息化管控,实现品牌溯源”。
首先是通过火腿的生产地溯源和原材料溯源,掌握外部市场动态。而平台有能力去做好外部市场的动态监测,反映市场交易信息。通过这个技术,掌握某一产品有关的技术、市场、产量和生产环节的必要信息。平台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并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以便产业链上相关方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市场博弈中占得先机。
第二,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过程,监测和把握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存在的异常化状态,以便各方能快速做出反应。
冯楚军表示:“用现代企业化手段来改造传统产业,平台在这里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它能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金华火腿行业要有这样一个动态的信息平台,它是企业与外部产供销市场构建的一个联盟,一个通道。我认为,平台把行业的一些动态信息、人才供应、技术应用水平汇总之后,也便于政府做一些定向发力。
审核:葛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